首页 | 关于我们 | 中华医学 | 辨证施治 | 临床医学 | 医学论坛 | 基础医学 | 经络针灸 | 意象医学
站内搜索: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中华医学
 
            辨证施治
            气证
            血证
            湿证
            炎证
            虚证
            脏腑辨证
            藏象脉象
 
            临床医学
 
            医学论坛
 
            基础医学
 
            经络针灸
 
            意象医学
 
            中心展示
 
  友情链接:  
   第四军医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7℃医学网  
   中国营养网
 
     炎证  
肺痨(即肺结核) 肝 炎 痢 疾 急性胃肠病 常见脾胃病 噎膈 反胃
[收藏本文]  来源:本站  作者: 本站  发布时间:2011/1/5

第五节 肺痨(即肺结核)

人通天 是肺脏 吸天气 鼓心脏
此脏病 实非常 肺痨病 更是殃
急治疗 早预防
人与天交接的最主要是肺脏,因为人从天气中吸取氧气,通过肺来鼓动心脏,而把氧气输到全身。所以肺脏有了病,就是一件较大的事情,肺痨病是肺脏的重病,我们要及早预防和治疗。
【注释】肺痨:即肺结核,是一种结核杆菌侵蚀肺脏的病症,病者多面黄肌瘦,发烧自汗,咳嗽无力,脉细数等。
月华丸 古效方 百合汤 加减良
论特效 百蛎强
月华丸是从前治疗肺痨的有效方剂,百合固金汤加减使用也有一定疗效。但是论效力较好的是百蛎汤。
善加减 多自养 练气功 身健康
枢不蠹 水流良 诸痨病 自难狂
关于百蛎汤的方子,要按病症的变化善于加减。并且还要注意自己的调养,最好练适应自己疾病的气功,使自己身体健康起来。好象户枢经常转动,就不会被虫子侵蚀,流着的水就不会腐坏,各种痨病也就不容易侵袭了。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月华丸:治肺痨身体亏虚,肺热咳血,血滞久不愈,脉细数微有力者。
天冬9g 麦冬9g 生地9g 生山药6g
川贝9g 云苓15g 白菊花9g 沙参9g
三七参6g 桑叶9g 獭肝一具 阿胶9g
百部9g
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12g,日三服。
百合固肺汤加减:治阴虚肺痨咳血,脉细数等。
生熟地各5g 麦冬12g 百合12g 生白芍9g
川贝母9g 元参12g 冬虫夏草9g 百部9g
阿胶9g
水三杯煎八分服。
百蛎汤:治轻、重各型肺痨,咳嗽带血、有痰发烧等,连服不可间断,以愈为止。
沙参9g 寸冬9g 百合15g 生牡蛎(捣)15g
生山药12g 牛蒡子(捣)12g百部15g 丹皮12g
地骨皮12g 甘草8g 白芨(捣)9g
水三杯煎八分服。
血亏心悸少食加丹参、生枣仁、云苓。
百蛎散:治肺痨身体尚未大衰者,或服百蛎汤基本痊愈,用此以巩固,预防复发。
生牡蛎、百部各等分,共为细面,每日3次,每服6g。
【注释】牡蛎:本草载消瘰疠结核,本人多年用治各种结核效皆甚高,功在抗生素之上。且产于海中堆积如山,故称蠔山。今结核病遍染世界,而我国对价廉至效之药不加取用甚多,而恃昂贵外药,实为痛惜。
第六节 肝 炎
(包括黄疸型非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及慢性肝炎)
肝炎病 有多端 黄疸型 非黄疸
治不善 转为慢 初发期 寒热烦
似感冒 脉沉判 表里清 双解完
肝炎病分类甚多,而主要的是急性黄疸型肝炎,非黄疸型肝炎和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大部分是由急性肝炎治疗不善而成的。肝炎的初发期,一般是头疼发冷发烧。心烦或呕吐等,表面看去好象类似感冒,但感冒的脉象多是浮脉,而肝炎的脉,初起虽也有浮,却是沉取有力。
黄疸型 清肝断 非黄疸 桃红参
成慢性 主疏肝 辨证详 症脉观
治适当 病非难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用清肝汤来把病断绝。非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可在清肝汤中加入生桃仁、红花来治疗。要是成了慢性肝炎那就当用疏肝汤了。只要辨证详细,症脉结合起来观察,治疗的方法适当,病是不会难治的。
【注释】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初起类似感冒头疼、身寒热、心烦,或呕吐、小便发黄、继则胁痛、目黄、身黄,脉沉取滑数有力。(初兼浮数)
非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症状多与黄疸型肝炎相似,但目不见大黄。面色暗而不华,脉滑数而兼牢。
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症状多消失,唯肝部胀痛,小便时黄,身倦少力,食欲不振,面多干瘦不鲜,脉牢有力。此症亦有从肝郁血滞而成者治略同。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a、肝炎双解汤:治肝炎初起,类似感冒,头痛寒热,心烦,便黄,脉虽浮数,但沉取有力等症。
连翘15g 金银花15g 生石膏15g 栀子9g
薄荷9g 茵陈9g 丹皮24g 柴胡6g
大黄9g
水三杯煎八分服。
b、清肝汤: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身黄,目黄,便黄,肝部痛胀、心烦、少食脉沉滑、数而有力者,并无治非黄疸型肝炎。
连翘15g 栀子9g 茵陈15g 丹皮24g
柴胡9g 大黄(包)15g
(大黄开水另浸),水三杯煎八分服。
非黄疸型肝炎加生桃仁9g、红花6g。
c、疏肝汤:治慢性肝炎。
当归15g 赤芍9g 川芎6g 鳖甲9g
丹皮24g 生桃仁(捣)9g 红花6g 柴胡6g
元胡6g 大黄9g 甘草5g
第七节 痢 疾
(包括细菌性痢疾与原虫阿米巴血痢)
痢疾病 有赤白 寒与热 应分别
白伤气 赤伤血 脉迟寒 数滑热
痢疾有赤痢、白痢和寒性、热性之分,都应该分别治疗。属白色的是伤气分,属赤色的是伤血分,脉迟是寒症痢,数滑是热症痢。
【注释】痢疾:主症里急后重,下白痢,赤痢,赤白痢等,大部分是肠道感染,有寒、热、虚、实、暑湿、外感等不同。
细菌痢 兼赤白 阿米巴 偏赤血
热赤白 主芍药 虚寒痢 理中切
细菌痢 阿米巴 丹药汤 一把抓
细菌性痢疾兼赤白,阿米巴痢多是偏于赤血。热性的赤白痢,主要用芍药汤来治疗。虚寒性的痢多是白痢,就当用理中汤来治疗了。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用丹参芍药汤就能治好。
暑热痢 六一加 兼表症 仓廪拿
湿偏盛 香连平 虚难提 黄芪拯
辨证清 病即宁 噤口症 然得乘
下痢的病症,湿偏盛了,用香连丸来治疗。虚性气陷的痢症,用黄芪汤来拯提。辨证清了病就容易治疗。也不怕转化成不能吃饭的噤口痢。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芍药汤:治疗热痢的处方,有行血调气的作用,赤白痢疾,脉数滑者用之。
白芍9g 当归9g 黄连5g 肉桂2g
槟榔5g 木香2g 大黄3g 甘草2g
水二杯煎八分服。
小便不利加滑石;大便滞甚,虚人倍当归、白芍;强壮倍大黄;红痢加桃仁。
理中汤:治肚腹虚寒,下寒性白痢者。
党参9g 焦术9g 干姜9g 炙甘草5g
水二杯煎八分服。
丹参芍药汤: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一切虚实热痢,脉滑数者。
丹参45g 生白芍45g 滑石24g 槟榔12g
川朴9g 枳壳9g 辣蓼9g 莱菔子(捣)15g
大黄9g 甘草5g
水三杯煎八分服。
六一散:见前中暑。
仓廪汤:治痢疾兼有表症或噤口者。(本方即人参败毒散加仓廪米)。
人参3g 羌活3g 独活3g 前胡3g
柴胡3g 薄荷1g 川芎3g 桔梗3g
枳壳3g 云苓3g 甘草2g 生姜3片
仓廪米1撮
水二杯煎八分服。
香连平胃散:治痢疾偏湿,白痢多,脉滑而不数者。
苍术9g 川朴6g 木香3g 黄连3g
陈皮5g 甘草5g 生姜3片
水二杯煎八分服。
黄芪汤:治久痢气虚脱肛,脉弱无力者。
黄芪45g 赤痢加白糖15g 白痢加红糖15g
水二杯煎黄芪汤成冲糖服。
第八节 急性胃肠病
(包括霍乱吐泻、中毒型肠胃感染及急性胃肠炎等)

急肠病 应早防 失于治 可死亡
仓卒得 面白黄 脉多闭 或微茫
或吐利 或心慌 肢多厥 神失常
急性的胃肠病,应当及早预防:已经得了这些病的,应当赶快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病人就有死亡的危险。这种病来的很仓卒,发病时面色白黄无光,脉搏多闭的看不清或很微少,有的吐泻,有的心慌,四肢多凉,精神发痴等。
【注释】急肠病:这里指胃肠所发生的各种急性内科病。
因寒得 肉桂尝 因热瘀 桃仁强
暑湿症 用藿香 因暑热 仁丹帮
中毒型 大蒜抗 针十指 出血良
因寒而引起的,用肉桂研末冲服,因热郁血滞而引起,用桃仁煎服功效很好。因暑湿而引起的,可用藿香正气丸。因暑热而引起的,一般可用人丹。若是属于中毒型胃肠感染,用火烧大蒜服下,就可以把病抗住。上边这些急病都可用针刺手十指(也可针足)指甲后肉两旁出血,对急救效力都是很好的。
急胃炎 稍异上 脉实数 体温长
多食滞 胃受伤 兼外感 更是殃
主消导 保和汤 伤胃痛 按摩匡
夹外感 清散方 治适宜 体即康
急性胃肠炎和上述的急性胃肠病不很一样。它的脉实而数、体温上长。这个病大都是消化道食物滞积的问题,有的因消化不良损伤脾胃;还有的兼有外症、感冒,那就更是灾殃了。这个病主要用消导的方法来治疗,如保和汤等;要是伤胃引起疼痛,最好再用按摩胃俞、足三里、内关来帮助。 要是夹外感的,用清散的方法去治疗,(如银翘散等)治法适宜了,身体也就容易恢复健康。
【注释】霍乱:指中医学所论的阴霍乱、热霍乱、传染性转筋霍乱、暑湿霍乱等。
急胃炎:指急性胃肠炎等。
按摩匡:匡是帮助的意思,按摩匡就是用按摩胃俞、足三里、内关等穴来帮助治疗胃痛食滞而发病。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1)肉桂散:治阴寒性霍乱,面黄无光,腹痛,肢厥,脉闭或微等症,或附子理中汤。
即肉桂一味为散,每服1~3g,用水冲服。
(2)桃仁汤:治阴霍乱、热霍乱、转筋霍乱,仓卒难分,用之均效。
即生桃仁一味捣碎,每煎3~9g。
(3)藿香正气丸:见前中暑病。
(4)人丹:治暑病各症。
即市面所售的人丹。
(5)大蒜方:治多种肠道感染,而对中毒肠胃感染治疗亦甚有效。大蒜火烧,每服二至三瓣,见效继服以愈为止,小儿亦可煎汤服。
(6)保和汤:治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痛腹泻,脉实有力者。
山楂15g 神曲15g 半夏9g 茯苓9g
陈皮6g 连翘15g 莱菔子(炒捣)15g 麦芽9g
水三杯煎八分服。
第九节 常见脾胃病
(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

脾胃者 主仓廪 养身本 此为本
胃主纳 脾主运 中州健 营养分
脾和胃是主管仓廪供给全身养料的,所以说它是养身体的基本脏腑。胃主纳入饮食,脾主运送养料,如果脾胃所主的中州健全,就能把养料消化好,分布到身体各个部分。
【注释】脾胃者,主仓廪:《内经》:“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胃失健 四君添 若虚寒 理中痊
脾失升 用补中 脾湿滞 平胃功
脾失健运用四君子汤加味健脾。属虚寒症就当用理中汤来温补。脾若是失于升,不能输精上达,就当用补中益气汤来升提。脾要是困于湿滞,就当用平胃散来燥湿调中。
胃主降 脾主升 胃阴亏 食难增
滋胃阴 养胃灵
胃是主降而纳食的,脾是主升而输精上达的。胃阴亏虚,胃气不降,消化汁液不足,饮食就难增加,这就应当。滋养胃阴以养胃汤最见效。
若胃炎 治不同 慢胃炎 溃疡同
本一类 分轻重 治胃炎 安胃能
成溃疡 蒲贝攻 依法治 病自平
胃炎,治疗与上述的症候不同,属慢性胃炎病,和胃溃疡基本是同类的,只是症状上轻重不同而已。治疗慢性胃炎用安胃汤疗效较好,如果已成了溃疡,再用上蒲贝丸。如果依法治疗,病自会好转。
【注释】慢性胃炎:时觉胃中不适,或有呕酸,胃部有发烧感及一般性疼痛等症。
胃溃疡:症同慢性胃炎,但病较利害,痛时如刀刺,或有吐饭,呕酸带血者,或吐血者。
调饮食 忌辛重 能自养 病必宁
胃病必须注意饮食调理,并忌食辣性和难消化食物,能自己调养,病就能安宁下去。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1)四君子汤: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
人参6g 焦术6g 云苓6g 炙甘草3g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
(2)理中汤:治脾寒、少食、腹痛、便溏、脉沉迟无力等。
焦术15g 人参9g 炮姜9g 炙甘草9g
水二杯煎八分服。
(3)补中益气汤:治脾胃虚弱,食不知味,倦怠懒言,或由劳倦内伤而致的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洪大而虚;或因中气不足,气陷脱肛、胃及子宫下垂等。
人参3g 黄芪9g 炙甘草5g 升麻3g
柴胡3g 白术9g 当归6g 陈皮3g
加生姜三片 大枣2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
(4)平胃散:治痰湿积滞,阻于中焦,脘胀呕恶,嗳气吞酸,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滑缓迟者。
苍术9g 陈皮6g 川朴6g 炙甘草5g
水二杯煎八分服。
(5)养胃汤:治胃阴不足、少食心烦、脉细数或微洪者。
沙参9g 玉竹参12g 麦冬9g 生山药12g
金石斛12g 生枣仁(捣)15g
水二杯煎八分服。
(6)安胃汤:治慢性胃炎,少食呕酸、胃烧、胃疼、脉或细或弱或牢等。
丹参15g 赤芍9g 生山药12g 佛手片9g
云苓9g 川楝子9g 没药6g 生蒲黄(包)9g
甘草5g 海螵蛸9g
水二杯煎八分服。
脉牢加生桃仁9g、枳壳6g;夹食滞加神曲15g、莱菔子(炒捣)9g、大黄9g。
(7)蒲贝丸:治胃溃疡疼如刀刺、呕吐带血、或吐血等。
细生蒲黄100g、川贝100g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10g,每饭后开水化服一丸。
第十节 噎膈 反胃

噎食难 是噎病 食滞胸 膈食生
胃反吐 反胃成 朝暮作 食难用
食物在咽部觉得难下,就是说的噎病。食在贲门上胸部滞塞难下,就是说的膈食病。吃饭到了胃部又反吐出来,这就成了反胃病;反胃病一般都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基本上是不能容纳饮食。
噎先期 梅核气 治之法 用七气
核不散 化结治
噎病先期是觉咽喉部有核如梅,故叫梅核气;治法是用四七汤,即七气汤。如果用四七汤核散不了,就应该用化结汤来治疗。
膈食病 阻贲门 培气汤 效较真
膈食病是胃上贲门收束,因而食不能下;如果因气血不足而导致的贲门痉挛所引起的,用参代培气汤,效力是比较好的。
若反胃 病幽门 详炎症 血滞诊
安胃汤 桃红进 多辨证 细区分
癌肿类 另有论
若反胃的病主要是在胃下,幽门有阻拦,这种病应详细研究,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有无炎症,溃疡等和血道有没有瘀滞;如果有这些病的话,就应当用安胃汤加入桃仁、红花来治疗。总说起来对这样复杂的病,要多加辨证,若是属癌肿一类的病,另外有别篇来研究。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1)四七汤:治梅核气咽喉不利,气逆不降脉弦等症。
清夏9g 厚朴6g 云苓9g 苏叶6g
或加生姜、大枣
水二杯煎八分服。
(2)化结汤:治梅核气久不愈者。
当归15g 赤芍9g 川芎5g 生牡蛎24g
海浮石15g 夏枯草15g 元参9g 远志6g
丹皮9g 桔梗9g 柴胡6g 甘草5g
水三杯煎八分服。
(3)参代培气汤:治虚性膈食脉无力
党参18g 天门冬12g 代赭石(轧细)24g 当归9g
知母15g 淡苁蓉12g 清半夏9g 柿霜饼15g
一服后含化徐徐咽之,水三杯煎八分服。脉微牢者血滞也,酌加桃仁、红花。
(4)安胃汤:见:常见脾胃病门中。
[打印] [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中华中西新药方剂研究数据库 地址:北京5803信箱  邮编:102211  电话:010-5942036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编号:20092030110002 电子邮箱:cccjcm@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华健中西医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9号B座2160室 版权所有:《中医临床研究》 新出审字[2009]390号 京期出证字第58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