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中华医学 | 辨证施治 | 临床医学 | 医学论坛 | 基础医学 | 经络针灸 | 意象医学
站内搜索: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中华医学
 
            辨证施治
 
            临床医学
 
            医学论坛
            古典经论
            医易同源
            国外学术
            论著
            现代医学
            综述
 
            基础医学
 
            经络针灸
 
            意象医学
 
            中心展示
 
  友情链接:  
   第四军医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7℃医学网  
   中国营养网
 
     国外学术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收藏本文]  来源:本站  作者: 本站  发布时间:2011/1/9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Treating in differentiation diabetes skin pruritus in TCM

 

聂开平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646500

 

中图分类号:R7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013-0121-02   证型:DGB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属中医消渴病、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常予以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较深,通过辨证论治,常常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辨证论治

Abstract Diabetes skin pruritus is common chronic complications in diabetes, belong the category of diabetes, FengsaoYang, Fengyang.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not clear, but the effect is poor. The understanding of diabetes in TCM is deeper, through treating in differentiation, often get a good result.

Keywords Diabetes; Skin Pruritus; Treating in differentiation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是指糖尿病患者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皮肤瘙痒为主症的皮肤疾病。好发于腰、腿、背、肛周。皮肤瘙痒是糖尿病常见的皮肤并发症,发病率约为非糖尿病者的2.7[1]。其中较顽固者,全身瘙痒不堪,且疗效差,经久难愈,生活质量下降,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西医认为血糖快速升降时血浆渗透压快速变化、经常的高血糖状态使皮肤表层细胞发生脱水效应、糖尿病皮肤微循环异常引起缺血缺氧、糖代谢失常造成细胞膜功能障碍以及糖尿病神经功能紊乱使皮脂腺、汗腺分泌异常等都可以降低皮肤抵抗力并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的发生。西医治疗本病,一则降糖,二则对症处理。据临床观察,虽能减轻或暂时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但效果不尽理想。中医对本病症的治疗常常通过辨证论治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历史记载

《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痛为实,诸痒为虚”。《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中记载“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外科大成•诸痒》提出病因是“火”、“虚”。《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并提出了病机及治疗禁忌为“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忘投风药。”

2  病因病机

2.1 病因

2.1.1 外邪侵袭

外感火热之邪,或热毒侵袭机体,耗伤阴津,津伤则不能润泽肌肤,或湿热蕴结肌腠络脉之间,不得疏泄,瘙痒难忍。

2.1.2 饮食失节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蕴,化燥伤津,皮肤失养,遂发生皮肤瘙痒。

2.1.3 情志失调

长期过度的情志刺激,久则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伤津液,津液亏虚,肌肤失于濡养;或郁久气滞,气滞血停,血不养肤;因暴怒伤肝,肝气亢逆,或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阴虚不能制阳,水亏不得涵木,肝阳因之浮动不潜,升而无降,亢逆之阳气化风,形成肝风内动,风盛则痒。

2.1.4 禀赋不足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的重要内在因素。《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善病消瘅。”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的水谷之气合而为宗气,宗气行于脉外乃卫气,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之功;宗气行于脉内乃营气,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之功。若肺脾气虚,则宗气不足,营卫功能失常,机体抵御外邪功能下降,血液化生不足,体肤失养,则皮肤瘙痒。

2.1.5 久病体虚

久病迁延不愈,耗气伤阴,机体失养,则可见皮肤干燥瘙痒。

2.2 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以气血津液亏虚为本,湿热热毒侵袭为标。五脏六腑气血失调,导致气血津(精)液运化失常,以致气血亏虚、津(精)液丢失、脏腑失养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阴血不足,内燥生风的患者及肝肾阴虚,虚风内扰的患者,病机以正虚为主,正虚者肝血虚,虚风自内而生也。热毒壅滞或湿热蕴结腠理失宣的患者,病机虚实夹杂,本虚而标实,本虚者乃消渴所致之气虚阴亏,肌肤失养,标实者系热毒或湿热蕴结肌腠络脉之间,不得疏泄。

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肝,以肺脾为主。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输布津液于全身,润泽肌肤,若肺的功能失常,则皮毛失润,干燥瘙痒。脾乃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若脾气受损,脾失健运,或饮食失调,湿热内蕴,则精微不布,肌失所养。肝藏血,肝气郁结,或暴怒伤肝,暗耗阴血,血不养肤。

3  临床表现

阵发性瘙痒,晚间加重,难以遏止。患者多连续地、强烈地搔抓,皮肤呈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湿疹化。瘙痒短的只有数分钟,长的可达数小时之久。睡觉时,常因瘙痒失眠或夜寐不安。白天精神不振。

4  辨证论治

早期患者发病较急、体质壮实、实证为主,治以清热解毒、凉血解毒(勿伤正);中晚期患者或为年老体弱、或为病情迁延不愈,多出现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扶正、凉血解毒。

4.1 热毒壅滞

证见皮疹鲜红,以上身及头面部为多,皮肤瘙痒痛,皮温升高,可发热口渴、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医宗金鉴》,若大便干结加大黄,口渴心烦加生地,麦冬,丹皮;随证可加刺蒺藜,紫草,蝉蜕等。

4.2 湿热浸淫

证见皮疹鲜红或暗红,起水疱或脓疱,瘙痒难忍,溃烂后流液,结痂;湿热下注则外阴瘙痒,潮湿,流脓,女性带下色黄,味臭;口苦,脘腹胀满,纳差,小便色黄,大便粘腻,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以清热运脾化湿,方用四妙散加减《丹溪心法》,若瘙痒甚者加苦参,地肤子,蛇床子,蝉蜕,白鲜皮等止痒。

4.3 肺脾气虚

此型以老年人常见,证见全身皮肤瘙痒,消瘦,纳差,乏力,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以益气健脾。

方用玉屏风散加减《丹溪心法》,瘙痒甚加生地,丹皮,蝉蜕,白鲜皮,地肤子,紫荆子等。

4.4 肝风内动

证见全身皮肤瘙痒,烦躁不安,易怒,手足麻木,舌质红,脉弦细。治以天麻钩藤汤加减(《杂病证治新义》),阴虚火旺加生地,丹皮,赤芍,玄参,地肤子,僵蚕等。

4.5 气阴两虚

证见口干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溲赤便秘。皮疹暗红或痒,舌红少津少苔。治以益气养阴祛风。方用生脉散加减,可加紫花地丁,菊花,丹皮,生地,僵蚕等止痒。

5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属中医消渴病、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称“血风疮”,局限性皮肤瘙痒称“阴痒”、“肛门作痒”。历代医家认为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多由患者感受热毒或湿热之邪,或病程日久,耗伤阴血精气,气阴两虚所致。在治疗上,应以扶正为主,或正邪兼顾,或祛邪为要。热毒浸淫者,着重清热解毒;湿热下注者,又要着重清热渗湿以治标;肺脾气虚者,健脾补气,以固正气;缠绵反复者,多因瘙痒失眠,心神耗伤,内生血虚燥风。故重在养血润燥,扶正祛邪。临症时重在权变,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方可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苗述楷,蔡慧文.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283

编号:EA-100506730(修回:2010-07-01


[打印] [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中华中西新药方剂研究数据库 地址:北京5803信箱  邮编:102211  电话:010-5942036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编号:20092030110002 电子邮箱:cccjcm@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华健中西医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9号B座2160室 版权所有:《中医临床研究》 新出审字[2009]390号 京期出证字第58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