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验案
The cases of pathogenesis of cor and treating cor in TCM
江小蓉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重庆,408200)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0)13-0081-02 证型:GBD
【摘 要】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一个病程较长,病情逐渐加重的慢性疾病,在治疗时,要自始至终关注虚、痰、瘀等病理特征,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才能取效。
【关键词】 肺心病;病因病机;中医治疗;验案
【Abstract】 Cor is a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course of disease is longer and the condition is gradually worsened, in the treatment, mus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Xu, Tan, Yu; accurate dialectical, accurate medication, then we can get a good result.
【Keywords】 Cor; Pathogenesis; TCM; Cases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聚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胀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状。
祖国医学将肺心病归属于“肺胀”、“喘证”、“心悸”、“水肿”等范畴。肺胀病名首见于灵柩。《灵枢•胀论》篇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如《丹溪心法•咳嗽》篇说:“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提示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张氏医通•肺痿》篇说:“盖肺胀实证居多”,《证治汇补•咳嗽》篇认为肺胀:“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说明对肺胀的辨证治当分虚实两端。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肺心病的病因起先以肺气虚为主,后出现气阴两虚,再逐渐发展为阳虚。由于反复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促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继而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程中可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常虚实兼夹,互为影响。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痰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愈益潴留,喘咳持续难已。
2 辨证论治
“久病必瘀”,“瘀”是形成肺心病的主要环节,既是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疾病的重要原因,故治疗始终不忘活血化瘀。多选用如川芎,红花,丹参,葛根,当归,灯盏花等草药。亦有将有效成分提炼制成口服成药,如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均可使用于病程较长、见胸闷痛、舌质紫暗等瘀象明显的肺心病患者。
治疗肺心病当遵循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根据每个患者进辨证分析,从根本上给予治疗。具体来说,可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2.1 寒痰壅盛
咳嗽痰多,短气喘息,痰白质稀,恶风易汗,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肺化痰,降气平喘。
方药:茯苓30g,半夏、白术、苏子、陈皮、当归、厚朴、前胡各10g,桂枝、甘草各6g。
例:患者甲,56岁,咳嗽10年多,近一周内咳嗽加重,痰多,量多,色白较稀,身软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就诊时病人咳嗽,怕冷,稍劳或遇寒冷并加重,脘腹胀满,饮食较少,治疗以化痰降气,健脾益肺;处方: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家减,上方加用莱菔子:10g,白芥子10g,黄芪15g,党参10g,甘草3g,生姜3g,病人服了3剂以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继续腹了2剂基本痊愈。
2.2 痰热壅肺
咳嗽痰黄,不易咯出,身热口渴,胸闷烦躁,大便干燥,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生石膏30g,瓜萎25g,桑白皮、黄芩、半夏、莱菔子、杏仁、贝母各10g,炙麻黄、甘草各6g。
例:患者乙,男,72岁,咳嗽,气喘20多年,近期咳嗽加重一个多月,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粘稠难咳,小便黄,大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肺化痰,降逆平喘;处方:越婢加半夏汤合并桑白皮汤加减,上方加用鱼腥草15g,葶苈子10g,腹了3剂上述症状明显改善,再腹了3剂以后基本达到痊愈。
2.3 肺肾气虚、痰浊壅盛
咳喘不止,动则尤甚,痰多质稀,腰酸腿软,畏寒乏力,舌胖质暗、苔白滑脉弦细。
治法:温肾纳气,肃肺化痰。
方药:茯零、熟地、山药、泽泻各15g,丹皮、山萸肉、苏于、莱菔子、白芥子、款冬花各10g,肉桂、制附片各6g。
例:患者丙,65岁,咳嗽,气喘近30年,近半年来,病人自感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多,色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苔薄腻,脉细无力,治以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处方平喘固本汤合并三子养亲汤加减,上方加用党参15g,五味子12g,冬虫夏草3g,沉香10g,甘草3g,生姜3g,服了5剂以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继续服用了10剂以后,上述症状基本达到痊愈。
2.4 脾肾阳虚、水湿浸渍
咳嗽心悸,不得平卧,面色晦暗,四肢冷,浮肿少尿,舌胖质淡、苔滑腻脉滑细。
治法:温阳利水,健脾化痰。
方药:车前子、泽泻、茯苓、白芍各12g,白术、猪苓、陈皮、半夏、贝母、桔梗各3g,桂枝、干姜、制附片各6g。
例:患者丁,80岁,咳嗽,气喘50多年,近一年来,咳嗽,气喘加重,病人自觉近期出现面部浮肿,下肢水肿,腹部胀满有水,不能平卧,心悸,喘咳,不欲饮食,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黯,脉沉细,治以温肾键脾,化饮利水,处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上方加用葶苈子30g,沉香10g,五加皮15g,红花10g,生姜3g,炙甘草6g,服了10剂以后,上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上述处方中葶苈子剂量减为15g,继续服用了12剂以后基本达到痊愈。
3 临证心得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一个病程较长,病情逐渐加重的慢性疾病,在治疗时,要自始至终关注虚、痰、瘀等病理特征,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才能取效。重视望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有发热咳喘、痰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痰热壅肺者占多数;而不发热、痰白清稀、舌淡苔白脉细等饮湿内停者只有少数。就其整体而言,肺心病患者有阴虚、阳虚之分;就其肺部而言,有痰热壅肺,饮湿内停之别。但在急性发作期,感受外邪之后,表邪不解,多有化热之势;素有饮湿内停者,亦可郁而化热。痰色虽白,多由清稀泡沫转为黏稠,或稀痰中夹有痰块者,乃胸中津液为肺热煎熬凝结所致。因此,在辨治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时,应注意痰的色泽性状,不能认为色白即寒,即使稀白痰,亦应适当加用清化痰热之品。
葶苈子能泻除肺中水气。在用量上常规剂量3~9g无明显效果,因此开始治疗时,一日量不应少于30g,待肿消喘平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5g为宜。一般需配党参、白术、麻黄、赤芍等益气平喘活血化瘀药,以增强疗效。
4 禁忌药物
对于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病人,以下药物需慎用:桃仁、杏仁、白果、枇杷叶、郁李仁等。它们虽然有止咳化痰作用,但同时也由于含有氢氰酸极易加重呼衰,而细辛、冬花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平时我们多取其镇咳作用,但对于呼衰病人则需慎用。
编号:TZ-10051000(修回:201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