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中华医学 | 辨证施治 | 临床医学 | 医学论坛 | 基础医学 | 经络针灸 | 意象医学
站内搜索: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中华医学
 
            辨证施治
 
            临床医学
 
            医学论坛
            古典经论
            医易同源
            国外学术
            论著
            现代医学
            综述
 
            基础医学
 
            经络针灸
 
            意象医学
 
            中心展示
 
  友情链接:  
   第四军医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7℃医学网  
   中国营养网
 
     国外学术  
关于《伤寒论》中“病发于阴、阳”浅识
[收藏本文]  来源:本站  作者: 本站  发布时间:2011/1/9

关于伤寒论病发于阴浅识

Discussion on “disease in Yin Yang” of Shanghan theory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013-0076-01   证型:AGD

 

  】 “发于阳”既指有外感表证且正气尚可抗邪于外的病理情况;阴,则为患者有内寒证或实寒证、又或阳气虚所致的虚寒证候。

关键词】 伤寒论;阴;阳

Abstract “From Yang” refers to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of Waigan Biaozheng and Zhengqi Kangxie; Yin, was patients had deficiency syndrome caused by Neihan symptom, Shihan symptom or Yangqi Xu.

Keywords Shanghan theory; Yin; Yang

 


据《伤寒论》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大多观点认为“病发于阳者”中“阳”,此指阳经病,而“发于阴”则意为阴经病,笔者对此并不十分认同。“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若上述观点成立,则意为阳明经病亦应有恶寒之表现,但据成无忌注本《伤寒论》第193条,其曰:“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此阳明外证应是恶热,可见其说法与仲景原文存在矛盾;关于“病发于阴”,仲景提到:“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但原文第340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与其观点背道而驰的内容在原文中屡见不鲜,可知“发于阴、阳即发于三阴、三阳”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

笔者以为关于发于三阴、三阳的论点过于笼统,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多讲述证类及临床症候,所以此处(成无忌注版《伤寒论》第8条、第138条)中的阴、阳亦有可能代表某些症候。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发热则提示正气与邪气交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说明病位在表;淫邪被卫阳抗拒,难进留表,又提示正气尚足,所以“阳”,有可能便指外感表证,且正气复存的情况;所以原文138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若为外感表证,邪正斗争于外,当被误下伤正后,“血弱气尽,腠理开”致“邪气因入”,内结化热(或本为阳热邪气)与水结于胸膈;此解亦通。

而关于“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仲景用阴阳来概说此二证,即说明其二者有对立、相反之内涵,但此处与“发于阳”同,皆有恶寒表现,又作何解?笔者以为“发于阴”之恶寒本不是“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涵义,此应作解为实寒内凝又或阳虚阴盛的自觉寒,阴寒内盛或阳虚阴盛皆影响阳气之生发温煦功能,寒冷自当从内而生,如厥证,即是正阳被遏不可行走温煦以至手足逆冷,病人因内结寒邪、阳不温煦而恶寒;所以笔者认为,“发于阴”指的既是患者有阳虚、阴寒内胜的症候或内有实寒症。仲景在此使“阴、阳”作帅,统领、代替此对立,相反的两个概念,那么“发于阴者”亦极有可能无表证;“无热”也可能意为正气不足、无力拒邪于外、失于守表;而“阴者”还有可能包括气虚或虚寒之证。回述原文138条“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病人素有内寒或气虚之证,现更下之,甚伤正也,或致寒凝气滞、或致气虚不行而成滞,再作痞也;此痞乃“心下痞,按之濡”,因气机阻遏成滞,上下交通受困,非结聚实邪,故“满而不痛”,体现其与结胸(实热内结)的阴、阳属性对比。

《外台秘要》有曰:“夫病发热而恶寒发于阳,发于阳者宜功其外,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阴者宜温其内”,此“发于阳宜功其外”,且文中又云:“发外宜桂枝汤”,难道“阳者”之意非指正气尚足之表证?此处很明显是以汗法以发表、治疗表证。“发于阴要温其内”,还“温里宜四逆汤”,提示病人所患内寒实证或虚寒证,需投回阳祛寒之方以温其内。

所以,笔者认为,“发于阳”既指有外感表证且正气尚可抗邪于外的病理情况;阴,则为患者有内寒证或实寒证、又或阳气虚所致的虚寒证候。

 

编号:EA-100619839(修回:2010-07-05
[打印] [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中华中西新药方剂研究数据库 地址:北京5803信箱  邮编:102211  电话:010-5942036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编号:20092030110002 电子邮箱:cccjcm@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华健中西医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9号B座2160室 版权所有:《中医临床研究》 新出审字[2009]390号 京期出证字第58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