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中华医学 | 辨证施治 | 临床医学 | 医学论坛 | 基础医学 | 经络针灸 | 意象医学
站内搜索: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中华医学
 
            辨证施治
 
            临床医学
 
            医学论坛
            古典经论
            医易同源
            国外学术
            论著
            现代医学
            综述
 
            基础医学
 
            经络针灸
 
            意象医学
 
            中心展示
 
  友情链接:  
   第四军医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7℃医学网  
   中国营养网
 
     国外学术  
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收藏本文]  来源:本站  作者: 本站  发布时间:2011/1/8

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Qixu Xueyu

sequelae of stroke by Wen acupuncture

 

石学慧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5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013-0010-02   证型:BDGI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予温针灸法,对照组予电针法,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

关键词 针灸疗法/温针灸;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Qixu Xueyu sequelae of stroke by Wen acupuncture. Methods: 60 cases of Qixu Xueyu sequelae of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 treat treatment group by Wen acupuncture, to treat control group by electric acupunctur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is 90.00%, 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don't have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0.05), but the effect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nd hemorheology i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ve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reating Qixu Xueyu sequelae of stroke by Wen acupuncture get a good result.

Keywords Acupuncture/Wen acupuncture; Qixu Xueyu; Sequelae of stroke

 


中风又称卒中,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大多数患者发病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等,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20074月~20094月,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中风专科住院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4岁,平均(54.5±6.2)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7.7±1.2)个月。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4岁,平均(53.8±4.4)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8.3±1.4)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各类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拟定。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诊断[2],辨证为气虚血瘀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温针灸法。取穴: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气海、血海,均取患侧。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用75%的酒精消毒,进针得气后,留针不动,在针柄上插上约1.5cm长的艾卷,点燃艾卷,使艾卷的热力通过针体传导到所针灸的穴位上,烧完后去掉灰烬,勿烫伤患者。温针1炷,然后出针。

2.2 对照组

予电针法。取穴:与治疗组相同。操作:以上穴位接上G6805型电针治疗仪,选直流电50Hz,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后出针,针刺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临床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但<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但<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3.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由表1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组别

n

基本治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033.33

1240.00

516.67

310.00

00

90.00

对照组

30

723.33

1136.67

826.67

413.33

00

8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由表2可知,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效果优于对照组。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24.19±5.82

7.05±4.38**#

对照组

30

27.16±4.75

13.24±2.8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

 


3.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由表3可知,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对照组除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外其余均有明显改善(P<0.05)。

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组别

n

全血粘度(mpa•s

血浆粘度

血沉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高切

低切

mpa•s

mm/h

%

g/1

治疗组

30

治疗前

6.77±0.47

17.72±1.43

2.09±0.12

27.69±10.10

47.69±3.41

3.87±0.60

治疗后

  5.96±0.23*#

  15.06±1.41*#

  1.60±0.07*#

 21.19±0.09*#

  42.71±3.16*#

  2.16±0.51*#

对照组

38

治疗前

6.37±0.46

17.45±1.34

2.06±0.14

28.59±10.96

48.09±3.46

3.76±0.57

治疗后

 5.70±0.37

16.18±1.45

1.97±0.09

 24.81±10.69

  45.87±3.22

 3.02±0.5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4   

中风后遗症是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其病理特点是气虚血瘀,阻于脉络,筋肉不得濡养,阴阳失衡,而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等[3]。如《丹溪治法心要》曰:“中风证,口眼歪斜,语言不正,口角流涎或半身不遂……此皆因元气平时虚弱,因为半身无气,脉络瘀阻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因此,益气逐瘀,活血通络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关键。方中百会调脑神,疏通脑部经络;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刺之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的运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足三里为胃之合穴,二者合用有健脾胃、疏肝、益肾之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通调气机,肾精可化血,故取三阴交、足三里可益气血,调气机;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气海、血海为益气活血的常用组合。诸穴合用,共奏益气逐瘀,活血通络之功。

艾灸具有散寒通络、行气活血、回阳固脱等作用,研究[4]表明,艾灸有良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能提高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力,抑制炎症时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与释放,减轻对细胞的损伤,起到消炎、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是在针刺的基础上加艾灸,借助于针体向穴位内传导热量,这种温热刺激激发了经气,同时亦加强了针感,使益气逐瘀、活血通络之功相得益彰。本研究结果表明: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虽然总有效率与电针组相似,但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优于电针组,说明温针灸不失为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05-109

[3]徐翔.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B): 343-345

[4]曾奕.艾灸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3):187-190

编号:EA-1005268785(修回:2010-07-05


[打印] [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中华中西新药方剂研究数据库 地址:北京5803信箱  邮编:102211  电话:010-5942036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编号:20092030110002 电子邮箱:cccjcm@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华健中西医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9号B座2160室 版权所有:《中医临床研究》 新出审字[2009]390号 京期出证字第58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