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临床研究 |
|
对《中国药典》根类中草药入药部位英译问题的商榷 |
[收藏本文] 来源:本站 作者:
本站 发布时间:2013/8/22
|
|
相似文献;
- [1] 闫舒瑶 . 对《中国药典》根类中草药入药部位英译问题的商榷[J] .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 第05期
- [2] 韩建萍,梁宗锁,王敬民 . 矿质元素与根类中草药根系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累积的关系[J]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年 39卷 第01期
- [3] 刘丹阳,胡慧华 . 豨莶草入药部位的文献考证[J] . 中国药房, 2007年 18卷 第36期
- [4] 刘辉,李广平,郭月秋,陈代贤 . 补益类植物中药的入药部位[J] . 中药材, 2001年 24卷 第03期
- [5] 钱士辉,朱玲英,袁丽红 . 柑桔不同入药部位的成分比较与评价[J] . 中药材, 2001年 24卷 第09期
- [6] 陈宇航,郭巧生,王澄亚 . 夏枯草本草及其入药部位变化的考证[J] .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 35卷 第02期
- [7] 刘丹阳,胡慧华 . 豨莶草不同入药部位醇溶性浸出物及奇壬醇的含量测定[J] . 中国药房, 2008年 19卷 第24期
- [8] 祝之友,牟克祥 . 《伤寒论》汤方药物古今变异研究(Ⅰ)--木通与通草品种及入药部位历史变异[J] . 时珍国医国药, 2004年 15卷 第02期
- [9] 谭学宽 . 入药部位不同的同种植物功效区别辨析[J] . 中医药学刊, 2003年 21卷 第08期
- [10] 许华欣 . 浅析雷公藤治疗量、入药部位及煎服法[J] . 河南中医, 2010年 30卷 第08期
|
[打印]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