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中华医学 | 辨证施治 | 临床医学 | 医学论坛 | 基础医学 | 经络针灸 | 意象医学
站内搜索: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中华医学
 
            辨证施治
 
            临床医学
            临床研究
            临床经验
            医学影像
 
            医学论坛
 
            基础医学
 
            经络针灸
 
            意象医学
 
            中心展示
 
  友情链接:  
   第四军医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7℃医学网  
   中国营养网
 
     临床研究  
中医药学基础及临床治疗概论——八 方药 9常见脾胃病 10噎膈 反胃 11肾劳诸病 12心血管系统疾病 13血分诸症
[收藏本文]  来源:本站  作者: 本站  发布时间:2011/1/4

第九节 常见脾胃病
(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

脾胃者 主仓廪 养身本 此为本
胃主纳 脾主运 中州健 营养分
脾和胃是主管仓廪供给全身养料的,所以说它是养身体的基本脏腑。胃主纳入饮食,脾主运送养料,如果脾胃所主的中州健全,就能把养料消化好,分布到身体各个部分。
【注释】脾胃者,主仓廪:《内经》:“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胃失健 四君添 若虚寒 理中痊
脾失升 用补中 脾湿滞 平胃功
脾失健运用四君子汤加味健脾。属虚寒症就当用理中汤来温补。脾若是失于升,不能输精上达,就当用补中益气汤来升提。脾要是困于湿滞,就当用平胃散来燥湿调中。
胃主降 脾主升 胃阴亏 食难增
滋胃阴 养胃灵
胃是主降而纳食的,脾是主升而输精上达的。胃阴亏虚,胃气不降,消化汁液不足,饮食就难增加,这就应当。滋养胃阴以养胃汤最见效。
若胃炎 治不同 慢胃炎 溃疡同
本一类 分轻重 治胃炎 安胃能
成溃疡 蒲贝攻 依法治 病自平
胃炎,治疗与上述的症候不同,属慢性胃炎病,和胃溃疡基本是同类的,只是症状上轻重不同而已。治疗慢性胃炎用安胃汤疗效较好,如果已成了溃疡,再用上蒲贝丸。如果依法治疗,病自会好转。
【注释】慢性胃炎:时觉胃中不适,或有呕酸,胃部有发烧感及一般性疼痛等症。
胃溃疡:症同慢性胃炎,但病较利害,痛时如刀刺,或有吐饭,呕酸带血者,或吐血者。
调饮食 忌辛重 能自养 病必宁
胃病必须注意饮食调理,并忌食辣性和难消化食物,能自己调养,病就能安宁下去。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1)四君子汤: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
人参6g 焦术6g 云苓6g 炙甘草3g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
(2)理中汤:治脾寒、少食、腹痛、便溏、脉沉迟无力等。
焦术15g 人参9g 炮姜9g 炙甘草9g
水二杯煎八分服。
(3)补中益气汤:治脾胃虚弱,食不知味,倦怠懒言,或由劳倦内伤而致的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洪大而虚;或因中气不足,气陷脱肛、胃及子宫下垂等。
人参3g 黄芪9g 炙甘草5g 升麻3g
柴胡3g 白术9g 当归6g 陈皮3g
加生姜三片 大枣2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
(4)平胃散:治痰湿积滞,阻于中焦,脘胀呕恶,嗳气吞酸,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滑缓迟者。
苍术9g 陈皮6g 川朴6g 炙甘草5g
水二杯煎八分服。
(5)养胃汤:治胃阴不足、少食心烦、脉细数或微洪者。
沙参9g 玉竹参12g 麦冬9g 生山药12g
金石斛12g 生枣仁(捣)15g
水二杯煎八分服。
(6)安胃汤:治慢性胃炎,少食呕酸、胃烧、胃疼、脉或细或弱或牢等。
丹参15g 赤芍9g 生山药12g 佛手片9g
云苓9g 川楝子9g 没药6g 生蒲黄(包)9g
甘草5g 海螵蛸9g
水二杯煎八分服。
脉牢加生桃仁9g、枳壳6g;夹食滞加神曲15g、莱菔子(炒捣)9g、大黄9g。
(7)蒲贝丸:治胃溃疡疼如刀刺、呕吐带血、或吐血等。
细生蒲黄100g、川贝100g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10g,每饭后开水化服一丸。

脾病  胃病  胃溃疡

第十节 噎膈 反胃

噎食难 是噎病 食滞胸 膈食生
胃反吐 反胃成 朝暮作 食难用
食物在咽部觉得难下,就是说的噎病。食在贲门上胸部滞塞难下,就是说的膈食病。吃饭到了胃部又反吐出来,这就成了反胃病;反胃病一般都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基本上是不能容纳饮食。
噎先期 梅核气 治之法 用七气
核不散 化结治
噎病先期是觉咽喉部有核如梅,故叫梅核气;治法是用四七汤,即七气汤。如果用四七汤核散不了,就应该用化结汤来治疗。
膈食病 阻贲门 培气汤 效较真
膈食病是胃上贲门收束,因而食不能下;如果因气血不足而导致的贲门痉挛所引起的,用参代培气汤,效力是比较好的。
若反胃 病幽门 详炎症 血滞诊
安胃汤 桃红进 多辨证 细区分
癌肿类 另有论
若反胃的病主要是在胃下,幽门有阻拦,这种病应详细研究,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有无炎症,溃疡等和血道有没有瘀滞;如果有这些病的话,就应当用安胃汤加入桃仁、红花来治疗。总说起来对这样复杂的病,要多加辨证,若是属癌肿一类的病,另外有别篇来研究。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1)四七汤:治梅核气咽喉不利,气逆不降脉弦等症。
清夏9g 厚朴6g 云苓9g 苏叶6g
或加生姜、大枣
水二杯煎八分服。
(2)化结汤:治梅核气久不愈者。
当归15g 赤芍9g 川芎5g 生牡蛎24g
海浮石15g 夏枯草15g 元参9g 远志6g
丹皮9g 桔梗9g 柴胡6g 甘草5g
水三杯煎八分服。
(3)参代培气汤:治虚性膈食脉无力
党参18g 天门冬12g 代赭石(轧细)24g 当归9g
知母15g 淡苁蓉12g 清半夏9g 柿霜饼15g
一服后含化徐徐咽之,水三杯煎八分服。脉微牢者血滞也,酌加桃仁、红花。
(4)安胃汤:见:常见脾胃病门中。

噎膈 反胃

第十一节 肾劳诸病

人寿命 主于精 精气神 互相应
藏精者 是肾经 先后天 依此生
人类的寿命长短最主要的是这个精;人的精气神是互相衣存的。藏精的任务是主于肾脏;先后天都是依这个精而生存的。
【注释】精气神:精气神是互相依存的;有精则有气有神,失神则气亡神脱。故汪认庵曰:“夫精者神依之如鱼得水,所依之如雾覆渊”。
先后天:指人在腹的先天和出生后的后天。
此脏亏 发诸病 腰脊劳 骨质空
这个肾脏要是不知节欲,精过损而亏,就是许多病的根源,象腰脊劳损就是因肾精不足骨质空虚了。
阴不潜 阳浮动 体发烧 脑晕疼
肾脏因精过损而阴亏,则潜不住阳火,阳火浮动于血分,则发烧,浮动于脑,则头晕头疼。
【注释】阴不潜:是阴精不足而不能潜阳火的意思。人身是阴主水(指精血),阳主火,二者是人体组成的二大元素,这二大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相对平衡,方是健康人的状况,一者不足或偏胜,就要生病。
肾命亏 虚寒生 脾胃弱 食难增
肾脏命火亏虚就是产生虚寒的原因,人虚寒了脾胃的功能就要减弱,饮食自然也就减少了。
【注释】命火:就是肾脏秉赋的基本之火。人的肾脏是水火之脏,是真水命火的发源地。故命火充足则脾胃功能就强,反之则弱。
补肾精 六味能 加减适 诸病平
命火亏 入味功 效其意 自变通
补养肾精的,用六味地黄汤(或丸)只要加减适当,因肾脏精亏而得病,就都能平灭。
命火亏虚的病,用八味地黄汤来治,但是也不能机械死搬,应当仿照它的意义随症变通,这才是治病的方向。
健身者 必保肾 本若固 枝必荣
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必须注意保养肾脏,寡欲固精;好象树的根本巩固了,枝叶也必定繁荣。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1)六味地黄汤: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发热咳嗽,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病,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虚火牙疼,足跟作痛,下部痤疮等症。
地黄24g 山萸肉12g 生山药12g 云苓9g
丹皮9g 泽泻9g
水三杯煎八分。
本方加附子、肉桂名入味地黄汤,治命火不足,虚羸少气,脾衰食少,尺脉弱等症。本方加牡蛎、鹿角霜、当归、川断名健脊地黄汤,治腰脊劳损。本方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汤,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本方加肉桂名七味地黄汤,引火归原。本方合生脉散名生脉地黄汤。治劳嗽口渴……等。

肾病   肾虚      肾衰

第十二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脏者 身之主 司后天 循环依
气血和 百脉通 健康本 病难生
心脏是主管后天全身的主要脏器,循环系统都是依靠养心脏的功能。人的气血调和、百脉通顺,是健康的根本,因此就不容易生病。
冠心病 血滞胸 血府汤 加味灵
冠状动脉硬化形成的冠心病,是因为血滞于胸而成的;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功效是很好的。
风湿性 血虚生 循环滞 水湿停
安理汤 有大功
风湿性心脏病是因血虚造成的,血不足,循环流通也就差,因而新陈代谢不良,水湿停滞,这就是本病的原因。这种病治疗的方法用安理汤功效是很大的。
肺心病 肺失调 输氧差 心亦劳
治肺病 养心劳 双安汤 效甚高
肺心病主要是肺先有了病,功效失调,不能正常输送氧气到心脏,心脏的功能因而也减弱,这样又形成了心劳。治疗肺病(肺结核等)安养心劳,用双劳汤效力甚高。
高血压 多血热 肝火升 温热夹
治之法 宜清血 镇降汤 疗效捷
高血压多是因血热和肝气激动的肝火,再加上血分因血热滞而丧失了代谢的湿热物质,这就是高血压形成的基本原因。治疗宜用清血的方法,镇降汤对清血降压的疗效是很快的。
若失治 血热结 成硬化 多溢血
重损命 轻血厥 为偏瘫 语难说
脑溢血 急救先 熄风汤 随后煎
血滞经 成偏瘫 还五汤 酌症观
高血压若是失于治疗,血和热结滞时间长了,就要形成血管硬化,容易得脑溢血重症致死亡,轻症也多血分厥逆不通,成为瘫痪症,连话都说不清。
得了脑溢血的病,应当先急救,然后煎熄风汤内服。如果病人急救好转,但是因血滞塞经络成了偏瘫,那就应当辨清脉症是否已可用补阳还五汤了。
理心脏 调循环 司命者 仔细看
治疗上述这类病,始终要注意调理心脏循环,这是我们医者,应当仔细观察的。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1)血府逐瘀汤:治因血热血瘀而引起的各种血瘀症,脉牢数者。
当归15g 生地15g 赤芍9g 川芎5g
桔梗9g 枳壳6g 生桃仁(捣)9g 红花9g
柴胡6g 牛膝9g 甘草5g
水三杯煎八分服。尺脉有力者加丹皮、大黄。
(2)安理汤:治风湿性心脏病,心悸,脉代无力者。
当归15g 生地15g 赤芍9g 川芎5g
生枣仁(捣)15g 云苓9g 丹参45g 柏子仁9g
远志5g 白茅根9g
水三杯煎八分服。
(3)双安汤:治肺心病咳喘少气,心悸无力,脉细而代者。
沙参9g 麦门冬9g 生煅牡蛎各9g 百合9g
牛蒡子9g 生山药12g 云苓9g 百部12g
丹参45g 前胡9g 生枣仁(捣)15g 远志5g
甘草5g
水三杯煎八分服。
(4)镇降汤:治高血压脉牢数有力者。
代赭石(捣末)45g 生地24g 丹皮24g 牛膝9g
生桃仁(捣)6g 红花6g 枳壳6g 大黄9g
甘草5g
水三杯煎八分服。
(5)加减镇肝熄风汤:治肝风内动、肝阳上扰、高血压,脑溢血等昏不知人,脉弦数或兼牢者。
怀牛膝30g 代赭石(研末)30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生龟板15g 生白芍15g 元参15g 天冬15g
丹皮24g 大黄9g 甘草5g
水三杯煎八分分数次服。
(6)补阳还五汤:治瘫痪脉软无力者。
黄芪90g 当归15g 赤芍9g 川芎5g
生桃仁(捣)5g 红花5g 地龙6g
水三杯煎八分服。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衰   心脑血管病   多脏器功能衰竭

第十三节 血分诸症

人营养 主于血 输养料 充经脉
若血亏 体即弱 四物汤 自调节
人的营养主要都含在血里,血输送养料充实经脉,营养全身。人体若是血亏了,就是衰弱,应当用四物汤来加减调节。
七情伤 气血结 逐瘀汤 随症别
在上焦 用血府 膈逐汤 主中部
在下焦 使桃承 抵当汤 最后用
干血痨 虫丸 通窍汤 亦可参
七情不调,使七气失常,气血就要结滞而引起血瘀;血瘀的症候,应随症分别治疗,在上焦的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在中部的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如果连及下焦就要考虑用桃仁承气汤和抵当汤了。干血痨的病人,一般用大黄 虫丸,但是通窍活血汤也是可采用的处方。
肺吐血 安肺完 胃吐血 蒲参安
加六地 治鼻衄 清淋煎 尿血痊
肺吐血用安肺汤来治,胃吐血用蒲参散来安,加味地黄汤治疗鼻衄,清淋煎可以治疗血淋。
血症多 须细辨 详理法 自化裁
血症一类的病是比较多的,必须细加辨证,详究理法,来自求化裁以应付很多的病。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1)四物汤:治血分诸症及妇女经病。
当归15g 生地15g 芍药9g 川芎5g
水二杯煎八分服。血滞加桃仁、红花;血热加芩、连;血寒加桂、附;气虚加参、芪等。
(2)血府逐瘀汤:见前心脏血管系疾病。
(3)膈下逐瘀汤:治膈下部血瘀脉带牢等。
当归15g 赤芍9g 川芎5g 生桃仁(捣)9g
红花6g 枳壳6g 香附6g 乌药6g
灵脂9g 元胡6g 丹皮9g 甘草5g
水三杯煎八分服。
(4)桃仁承气汤:见前伤寒温病。
(5)抵当丸:治下焦血热蓄血,脉沉有力。水蛭(炙干为末)、虻虫(炙干为末)各二十个、桃仁25个、大黄90g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服6g,水冲服。
(6)大黄 虫丸:治经血停止,腹有积块,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潮热羸瘦等。
大黄300g 虫30g 黄芩60g 甘草9g
白芍12g 虻虫45g 炒干漆30g 生地300g
水蛭60g 蛴螬45g 桃仁120g 杏仁120g
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9g,早晚各服一丸,开水或酒送服。
(7)通窍活血汤:治干血痨及血瘀微细血管病等。
赤芍9g 川芎3g 桃仁(捣)9g 红花3g
老葱9g 生姜三片 大枣3枚 麝香(绢包)5厘
黄酒一杯煎七分服。
(8)安肺汤:治肺痨咳嗽发烧,吐血,脉细数者。
生牡蛎15g 百合15g 白芨(捣)9g 百部15g
沙参9g 寸冬9g 丹皮24g 紫苑9g
地骨皮24g 代赭石(轧末)45g 生山药12g 生枣仁(捣)15g
甘草g 牛蒡子9g 三七参为面包冲服3g
水三杯煎八分服。
(9)蒲参丸:治胃吐血,脉细数或芤者。
细生蒲黄100g 三七参20g
共为细面炼蜜为丸,开水化每服10g。
(10)加味六味地黄汤:治鼻衄脉细数无力者。
熟地24g 山萸肉12g 生山药12g 云苓9g
丹皮15g 泽泻9g 当归9g 生白芍9g
代赭石(捣末)9g 牛膝9g
水三杯煎八分服。
(11)清淋煎:治尿血、血淋、脉数有力者。
连翘15g 金银花15g 生地15g 丹皮9g
小蓟15g 萱草根15g 龙葵15g 蒲公英15g
白茅根9g 甘草6g
水三杯煎八分服。
血分诸症
[打印] [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中华中西新药方剂研究数据库 地址:北京5803信箱  邮编:102211  电话:010-5942036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编号:20092030110002 电子邮箱:cccjcm@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华健中西医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9号B座2160室 版权所有:《中医临床研究》 新出审字[2009]390号 京期出证字第58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