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伤寒温病 伤寒论 辨六经 属广义 病多种 各类病 依脉症 辨证当 方皆灵 伤寒论是采用六经辨证的方法,来论述病理而进行治疗的,它属于广义伤寒,包括多种热性病。如果在各类病中,依据脉症,辨证适当,方药也一定都是有效的。 【注释】广义伤寒:包括伤寒、伤风、温病、热病、湿温。 正伤寒 主于冬 其传经 太阳明 寒偏盛 麻黄证 属风邪 桂枝用 风寒兼 大青龙 夹水饮 用小青 此数方 用纲领 余多方 属变症 狭义的正伤寒,主要发病于冬季,它的传经主要是太阳经。如果是寒偏盛的症状,如头项强痛,恶寒,无汗,脉浮紧,那就是麻黄汤所治的伤寒症了。若是属风邪侵袭的症状,如头项强痛,恶风,自汗,脉浮缓,那就是桂枝汤所治的伤风症了,若风寒兼中,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那就是大青龙汤的病症。若是伤寒症,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等症,那又是小青龙汤的病症了。这数个处方,是正伤寒的辨证纲领,其余太阳篇的许多处方,都是论述正伤寒的变症。 温病学 是总名 包温热 传染病 口鼻入 次传经 先卫气 营血终 辨浅深 治不同 温病学说,是一个总括的名词,它包括温病、热病、传染病等。是从口鼻而入,而浮越于经中的,它的传变是先卫气后营血,由浅入深的。治疗的方法也是根据它的传变浅深而决定的。 【注释】卫气营血:是划分病变浅深的四个阶段:疾病进入人体,引起卫气营血变化所生的症状,运用四者作为症候的归类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以病在卫分为轻浅;病在气分为稍重;邪气入营为病重;邪入血分,病已深入为最重。 在卫气 主辛凉 卫轻平 银翘良 气重清 白虎汤 热入营 清营方 热滞血 桃承尝 方药多 随症详 举数方 作方向 温热病在卫分气分的阶段,主要用辛味和凉性的药。病在卫分的时候,热还较轻,浮越在经,所以用轻平 的辛凉药治疗是比较适当的,方药就以银翘散为最对症了。到了气分的时候,热则更甚,并且也深入了一步,就应当用白虎汤的辛凉重型清热药一类的处方来治疗。热入营分用清营汤来治疗。要是热深入血分,使热滞在血里那就应当用桃仁承气汤一类的处方了。方药很多,都是随症变化,辨证施治的,这里不过举数方作为引导而已。 若三焦 更当讲 病邪入 先犯上 上焦始 中下防 病入浅 体少伤 熟病情 讲法方 早歼敌 早健康 温病和三焦的关系也是应当讲的,病邪侵入,首先是先犯上焦,所以我们应当注意,病犯上焦的时候,就赶快想办法把它治好,不要再叫它侵入中焦和下焦。这样身体就少受伤损。所以我们要熟悉病情,讲究方法,尽量把病早治好,身体才能早健康。 【注释】三焦:上焦指胸膈以上部分,中焦反映膈下脐上部分,下焦指少腹部分。也是温病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病犯上焦是温病的初期。犯中焦是温病的极盛期;犯下焦是温病的末期。 附方(证型分析+药证分析): 麻黄汤:主治伤寒头项强痛,恶寒,发热身疼,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麻黄9g 桂枝9g 杏仁6g 炙甘草5g 水三杯煎八分服。 桂枝汤:方见感冒病。 小青龙汤:治伤寒表邪不解,以下有水气,发热而咳或小便不利,小腹满而喘者。 麻黄9g 白芍6g 五味子5g 干姜三片 炙甘草5g 细辛2g 桂枝9g 半夏9g 水三杯煎八分服。 大青龙汤:治伤寒太阳风寒兼中,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而烦躁,脉浮紧者。 麻黄9g 桂枝3g 杏仁6g 炙甘草5g 生石膏24g 生姜3片 大枣(劈)2枚 水三杯煎八分服。 银翘散:见感冒病。 白虎汤:治温病热入气分,舌黄,大汗,大热,脉洪大等。 生石膏30g 知母15g 甘草9g 粳米1大撮 水三杯煎八分服。 清营汤:治温邪传入营分,身热烦渴,或反而不渴,时有谵语,或斑诊隐隐,舌质红绛,寸脉独大。 犀角5g 生地15g 元参9g 寸冬9g 竹叶心3g 丹参6g 黄连5g 银花9g 连翘6g 水三杯煎八分服。 桃仁承气汤:治血分蓄血,小腹胀满,大便黑色,小便自利,谵语烦渴,夜间发热,其人如狂,脉沉实等。 生桃仁(捣)9g 当归9g 赤芍9g 大黄15g 芒硝(包分服)9g 水八杯煎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后服,不止再服。
伤寒 温病 |